何秀德熱情接待遇到前來參觀的遊客十堰晚報訊 文、圖/記者 羅偉 報導:退休後,如何快樂充實地安享晚年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市一位退休工人,十幾年前就選擇到大山深處定居,與花草果蔬爲伴。在那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辛勤勞作讓他身強體健,生活也變得絢麗多彩。
大山深處,退休老人找到好去處在茅箭區遼寧路斜對面,有一個地方名叫脂肪溝。從武當路出發,沿著脂肪溝往山里步行約50分鐘,在進山的水泥路旁,一條人工修建的台階延伸到一旁的山林里。拾級而上,曲徑通幽處,一排黃色的土坯房出現在半山腰。這裡,就是七旬退休老人何秀德的家。
房前場地寬敞,足可擺下五六張大桌子,還有一棵碗粗的核桃樹長在場地中央靠東一點,枝繁葉茂。站在場地上,目光所及之處全是綿延的羣山。腳下則是茂林修竹,微風吹來,心曠神怡。
眼前的何秀德,看上去比實際年輕。這個出生于1947年的老人,原籍在鄖陽區白桑關鎮。何秀德說,他的人生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其中,出生至1968年入伍當兵前,爲人生的第一階段。
何秀德是家中獨子,有幸讀過幾年書。那個年代,貧困農村能上學的孩子屈指可數。因爲讀過書,何秀德是村里僅有的幾個知識分子之一。十五六歲時,何秀德在農村學過獸醫,跟著師傅學習給豬打針。後來,他還當過郵遞員,挎著綠色的郵政挎包,他經常要從白桑關出發前往梅鋪。那時沒有公路,必須翻山,回來時往往已是夜裡,何秀德很害怕,但還是堅持完成任務。因爲表現優異,何秀德入了黨。1968年,他報名參軍,成爲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何秀德在河南鄭州當了3年兵。3年的當兵經歷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他受益匪淺,也是他一直感恩的一件事。
1971年,何秀德退伍回鄉。兩個月後,東風公司到鄖陽區招工,何秀德幸運地成爲了東風公司52廠的工人。就這樣,何秀德完成了從山裡娃到士兵又到工人的人生跨越。
莊園雖然簡陋,但收拾得十分乾淨安享晚年,他選擇回歸田園生活何秀德到東風公司工作後,成家立業生子,生活平穩向前。1999年,何秀德內退。何秀德把這一階段稱爲自己人生的第二階段。
忙了幾十年,一下子閒下來,他很不習慣。何秀德從來不打牌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有釣魚、遛狗、打太極拳等愛好。退休了,每天大把的時間怎麼過?他覺得,自己的晚年不應該庸庸碌碌,他要改變生活現狀。
閒著沒事的時候,何秀德就在附近轉悠。顧家崗一帶的溝溝岔岔,何秀德很快就轉遍了。後來他想,自己還不算老,應該找點事干。雖然有退休工資,吃穿不愁,但找點事干,總比每天無所事事要好很多,還可以強身健體,對健康有好處。
2000年,何秀德在家附近的脂肪溝內一座山上發現了一處土坯房。房子是農村很普通的樣式,夏天幾乎可以不用空調。這裡遠離喧囂,空氣清新。更令何秀德欣喜的是,這裡原本是一處林場,房前屋後有大片的山林和空地。何秀德一眼就看上了這裡,後來花了一些錢,從原房主手裡將房子接手了。
隨後,何秀德帶著妻子王志珍搬進了大山,住進了這處土坯房的新家。
打理花草樹木,何秀德都要親力親爲樂此不疲,栽種植物花卉80餘種聽說何秀德要進山居住,老鄉和同事們都反對。「你們又不是沒有錢花,幹嘛去山裡受罪?」「好不容易從農村出來了,怎麼又回農村去?」大家七嘴八舌地勸他不要自討苦吃。
何秀德堅持己見。他認爲,自己已經退休了,閒著沒事,山裡有廣闊的活動空間,自己能老有所樂。就這樣,何秀德和妻子王志珍還是進山了。
剛進山時,他們養了一羣雞、幾隻鵝,還有豬。在房前屋後,他們種了很多樹。以前上班的時候,何秀德和妻子王志珍經常利用空餘時間種植各種盆栽花木,現在場地寬敞,他們又在房前屋後栽種了很多種花卉。從農村走出來,他們嚮往農村那種田園生活,並樂此不彼。
後來由于精力有限,他們沒有再養豬養雞了。不過,他們一直在堅持栽種樹木和花卉,並在林間開闢了一大片菜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斷。
爲了讓居住的環境更有品味,何秀德和妻子還將屋後的場地進行了建設。他們運來石塊,把場地砌成了莊園,各種樹木盆景依山就勢,在莊園裡各得其所。每天徜徉其中,夫妻倆神清氣爽,不亦樂乎。看到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建設自己的莊園,很多人打趣何秀德是在「找事情」。
不過,辛勤的耕耘帶來豐厚的回報,他們種的果樹每年都能帶來好收成。每年秋天,何秀德都會收穫大批的橘子、柿子、石榴、核桃,地瓜、紅薯等作物更是不用說。最多的時候,他家門前的核桃樹能換來1000多元的收入。夫妻倆還養了兩箱蜜蜂,純正的土蜂蜜喝都喝不完。碰到一些土特產自己吃不完的時候,何秀德會挑出去賣掉,或者送給親戚和以前的同事,其樂融融。
現在,何秀德栽種的綠色植物花卉已達到80多種。房前屋後,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這裡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竹園、花園、果園、茶園、菜園、林園了。」何秀德如此形容自己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打造的世外桃源。
感恩社會,願意一起結伴養老幾年前,何秀德在老屋旁邊新修了一排房屋。2017年,他70歲生日時,邀請了一些親戚和同事,在新修的房屋裡擺了好幾桌。平時,也經常有遊客路過何秀德這裡,他都會熱情接待。
不過,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相中了何秀德這處「風水寶地」。有一次,幾個約賭的年輕男子找到何秀德,提出「租用」他的桌椅和門前的場地,說只要幾個小時,就給他300元好處費。「我們搞啥事你別管,你把門鎖好,到別處去轉轉,幾個小時後你回來收錢就行了。」其中一個年輕男子說。何秀德知道他們的勾當,斷然拒絕了這樣的要求,後來對方要將價碼提高到500元,又被他一口回絕。
還有一次,一個算命先生看上了何秀德老屋旁邊的一間房子,提出租用來算命。不管對方給多少租金,何秀德都不答應。「我是黨員,我現在的一切都是國家給的,我要感恩社會,違法亂紀的事情我堅決不干!」何秀德說。
這幾年,由于年歲不饒人,何秀德有些活干不動了。去年十一,他摔了一跤,現在走路還有些不利索。不過,對于當年的選擇,何秀德很自得。他將進山至今的十幾年時間,總結爲自己人生的第三階段。「我要不來這裡養老,估計早就倒下了!」在何秀德的老屋裡,他對記者說道。
何秀德認爲,他這些年一直在親近綠色、回歸綠色、製造綠色,既鍛鍊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豐富了退休後的生活。「其實別的老人退休後,可以結伴住在我這裡,我們互幫互助,身體鍛鍊好了,也可以少給國家和子女找麻煩!」何秀德說。
何秀德說,他連身後事都想好了,以後不用去公墓占用墓地,在他屋后莊園裡認領一棵樹木,把骨灰撒在樹下實行樹葬,這樣既不占用耕地還能爲子女節省很大一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