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宅男把6個硅膠娃娃當女兒養,不僅走出失戀,還收獲了事業

song 2023/01/19 檢舉 我要評論

35歲的張博是一名產品策劃師在養娃圈,娃齡4年的他算是大神級人物最多的時候,張博擁有6個硅膠娃娃2015年底一則名為《小蝶和叔叔們的一天》的網帖,迅速在貼吧火爆帖子的撰寫人就是張博

而照片中的小蝶是個打扮成真人模樣的硅膠娃娃大家印象中作為成人用品的硅膠娃娃竟然被打扮成美少女上街拍照實在有些令人稱奇但實際上像這樣記錄拍攝自己和娃娃日常生活的網友不在少數

「娃友」是個小眾而隱秘的群體其實娃娃源于二戰時期 是希O勒為遏制軍隊性病而發明的之后由美國、日本不斷完善到了90年代,人們開始使用高級醫用無毒軟體硅膠或PVC材質來制作娃娃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空間的擴寬硅膠娃娃愈發接近真人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硅膠娃娃生產國國外的硅膠娃娃價格3萬起步國內的價格則相對親民,從5千到2萬元不等對于張博來說娃娃就是他的精神解藥

他懷里抱著的,是他的第一個娃娃:小櫻張博的房間里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美少女手辦以及各種動漫人物的周邊

張博之所以如此沉迷娃娃還要從他挫敗的情感經歷說起張博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家庭條件十分優越

1999年,他考上了中專上學的第4年,班上一個女孩兒吸引了他張博第一次嘗到了愛情初生的滋味女孩兒家庭條件不太好,又是單親家庭張博很快對她產生了憐愛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夠保護她,并為她做點什麼然而,還不等他表白

女孩兒就迅速和班里另一個男孩兒在一起了由于家中物質條件不錯,又有決心張博本以為自己有優勢沒想到最后卻給他人做了嫁衣這段美好的初戀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升入大學后,張博在感情上再度受挫每當他想傾盡所有對姑娘好,卻總是不得其法曾經有同學指著雜志上的娃娃廣告打趣他

「然后同學就屬于 就是哎 妳將來妳就買這個吧然后我就很生氣」

同學拿買娃娃當笑話卻狠狠地刺痛了張博的心當時那個娃娃標價十幾萬比起買娃娃他更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才賺到那麼多錢

大學畢業后張博被父母安排進了一家國企的宣傳部但因為適應不了工作,2年后張博就辭職了從國企辭職后,張博開始海投簡歷靠著游戲玩家的身份入職了一家小型的游戲創業公司可惜公司的經營狀況也不好整整5年,張博都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這期間換了6家公司,每一家都待不長正當事業陷入瓶頸時張博在網咖結識了一個女孩兒他的心又一次被擊中了女孩兒是個北漂的四川姑娘住在北京出租屋的地下室里盡管兩人家庭條件天差地別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相愛了張博想改善女友的居住環境就把她接到自己家中

沒想到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后張博一氣之下干脆搬到了女友的出租屋里和她一起在地下室住了8個月當時每個月1800的房租,還是合租隔斷房,沒有獨立的衛浴

露出來的一小半窗戶不僅無法通風晚上還會因為車燈太亮,導致透光而睡不著覺鄰居們無法理解張博一個北京人竟然放著好好的家不待像個北漂一樣搬進了地下室可張博決心給女友最好的生活他開始外出創業每個月拿4000塊錢的工資

然而現實遠比他想的更加殘酷別說和對方結婚生子、給她優越的生活條件張博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障他創業失敗了,甚至連社保也斷交2015年夏天,女友回了老家整整3年的戀情也就此結束愛情和事業都沒了,張博備受打擊他整日宅在家中無所事事在網上閑逛時,他給自己買了一個娃娃之后他又加入了幾個貼吧和論壇網友們給娃娃梳洗打扮的帖子讓他非常心動他很快發現了娃娃對自己不一樣的意義

娃娃沒有脾氣,不會讓他感到失望永遠安靜乖巧地等待他的照顧張博在「養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的感覺也被治愈了心靈,簡稱「娃療」

在瀏覽帖子和交流「養娃」心得的過程中張博認識了更多「娃友」

很多人并不使用娃娃的成人功能而是更熱衷像日本玩家那樣給娃娃化妝打扮還帶著娃娃去戶外拍攝由于娃娃在大眾的認知里比較特殊張博不敢獨自帶著娃娃出門

所以2015年底他和另外幾個娃友策劃了一次特殊的外拍之旅

「就跟一個脫光了的人走在大街上裸奔的那種感覺是一樣的 」

5個成年人帶著2個娃娃出門毫不意外地引來了無數異樣的目光娃娃非常逼真,還有著不一般的美貌

當張博停下來的時候很多路人都好奇地圍上來而當路人得知娃娃只是個假人后也不由地開始懷疑張博到底正不正常

「去藍港那塊兒吧還碰上一個做媒體的新聞記者哇 這哥們兒很懂 一上來就說哎呀 說我還是頭一回看到這麼有陣勢的娃爸線下聚會 能給妳們拍一張嗎」

被精心打扮的娃娃非常上鏡優雅地往那兒一坐,就是一張藝術照這次外拍非常成功

回到家中后張博將一張張照片重新編輯串聯成故事,起名《小蝶和叔叔們的一天》

帖子一經發布就迅速在圈內傳開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的認可讓張博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對娃娃也愈發癡迷

帖子火了之后張博開始繼續買娃娃,帶娃娃外拍

還把自己挑娃娃和組裝娃娃的心得傳授給新人

并定期發布自己跟娃娃的日常

久而久之,他成了圈內赫赫有名的大佬每一個娃娃的背后或許都有一個故事有人在現實中受到挫折靠著養娃治愈

有老人因為喪偶,就將娃娃打扮成亡妻的模樣也有夫妻一直沒有孩子,把娃娃當女兒養

甚至有身患重癥的青年不想拖累女友選擇讓娃娃陪他

這個坐在沙發上面容精致的娃娃叫小櫻是張博的第一個硅膠娃娃2015年底他花了15000元把身高1米45,體重24公斤的它接回了家

「我就琢磨就是說這什麼人能對這麼點小身體下得去手這得多變態啊我就說就當一小人這麼養著吧」

從此張博的生命里多了一個閨女張博每天給她打扮,陪她發呆給她買漂亮的衣服,抱著她一起打游戲甚至會買兩張電影票帶她去看電影

而當他帶著小櫻出門時得到的尊重也比想象中更多

「我們去麥當勞吃飯的時候就是過來有一個清潔阿姨就那個(娃娃)頭髮這有點分叉就拿起來一個發卡 啪一下就夾頭上了來 戴上這個好」

張博空虛的生活逐漸被小櫻一點點填滿其實他將小櫻當成女兒照顧也像是對自己孤獨童年的某種特殊補償

張博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工作太忙一個月才回家一次盡管有爺爺奶奶照顧但大多數時間他都只能獨處由于長期缺乏陪伴張博對父親也一直存在著心結即使長大成人后,父子倆依然很少溝通

禁煙手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沒想到在養娃的過程中張博逐漸理解了「當父親」的心情

「那天我給老頭染頭髮我說感覺回到學生那會兒了上國中快畢業那一年他40多歲那時候的狀態然后一下就回憶起來那個他帶著我到處填志愿跑學校當時干的那些事了」

盡管起初父親并不贊同他養娃但是慢慢地,也接受了這些家庭的新成員父子倆也學會了相互理解有時父親還會跟這些娃娃「爭風吃醋」

說張博伺候娃娃比伺候他還上心如今張博已經成為了硅膠娃娃生產廠家的產品策劃師他打算在這個自己熱愛的行當里一步步找回事業上失去的尊嚴此外,他結識了一個同是「娃友」的女孩兒并打算嘗試跟她交往

張博養娃的契機是因為孤獨

「娃娃」就像是某種精神寄托而通過「養娃」張博也結識了許多「同好」

就像張博自己說的娃娃并不能真的讓一個人不再孤獨能化解孤獨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蕓生是做影視解說的 進入主頁可觀看本文章視訊 關注蕓生紀錄 帶妳走進蕓蕓眾生的百態人生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