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俄烏戰爭爆發,轉眼戰事進行已將近十個月,雙方依然膠著,烏克蘭東部地區,房倒屋塌,哀鴻遍野。
激烈的戰事中,曾經一度傳出烏克蘭計劃使用「臟彈」作戰,然后嫁禍給俄羅斯的消息,這一消息讓世界輿論大為震驚,難道核戰爭真的要爆發嗎?
激烈的討論中,有些人提出假設:如果烏克蘭手中握有核彈,會不會將這種大殺器用在俄羅斯身上?
實際上,這種假設是不存在的,如果烏克蘭手中握有核彈的話,俄烏戰爭根本就打不起來。對一個有核國家展開大規模戰爭,即使強如巔峰時期的美國,也要仔細掂量掂量。
現實情況是,烏克蘭在建國后不久,即放棄了手中的核力量,成為了一個無核國家。
蘇聯解體后美俄施壓烏克蘭
1991年12月8日,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齊聚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森林,在這里簽署了《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宣告蘇聯正式解體。
之所以選擇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協議,是因為這里距離波蘭邊境只有八公里。
三國領導人簽署協議后,在向時任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通告時,已經做好了隨時逃往波蘭的準備。
然而,戈爾巴喬夫軟弱的表現使得蘇聯解體無可挽回。
此時, 蘇聯還保留有2.7萬枚核彈頭,部署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四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當時,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實力排名第二的烏克蘭, 從蘇聯那里分到的1272枚洲際飛彈核彈頭,2500枚戰術核武器,170個核彈發射井。
烏克蘭也因此一躍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核武器大國。
此時,烏克蘭還擁有雄兵80萬,軍事綜合實力位列全球第四。
這樣的軍事力量加上優越的工業、農業基礎,烏克蘭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但是,當時所有的有核國家都不希望烏克蘭繼續保留核武器,其中以美國和俄羅斯的反對聲音最為強烈。
烏克蘭獨立后,美國的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參眾兩院議員相繼訪問基輔,中心議題就是勸說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在烏克蘭沒有放棄之前,其他一切問題免談。
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也曾經說過,不允許烏克蘭成為一個有核國家。
同樣曾經部署了前蘇聯核武器的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已經順利的完成了放棄核武器談判。只剩下烏克蘭還在面臨著棄核與擁核的艱難選擇。
此時, 美英等西方國家給出了烏克蘭兩個選擇:擁有核武器,將立即受到西方的經濟制裁;放棄核武器,則馬上收到西方的經濟援助。
時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這個問題上也一直猶豫不決,他并不反對放棄核武器,只是想獲得更多的經濟補償。
經過多方努力后,1992年,烏克蘭、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簽署了備忘錄。
烏克蘭同意在七年里銷毀核武器,條件是得到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美俄給予書面保證不對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西方不得對烏克蘭進行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烏克蘭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
備忘錄簽署之前,烏克蘭已經將戰術核武器全部運往俄羅斯銷毀,做出了妥協的姿態。
但是,美俄仍然堅持,所有的條件只能在烏克蘭承諾完全放棄核武器之后再進一步談判。
烏克蘭決定繼續抵抗, 1993年6月,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了決議,宣布烏克蘭為有核國家。
隨之而來的,即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烏克蘭進行了經濟制裁威脅。
重壓下烏克蘭放棄核國家地位
其實,談判的雙方心里都清楚,最終的結局一定是烏克蘭會放棄手中所有的核武器,成為一個無核國家。
對于烏克蘭而言, 盡管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但是在經歷了蘇聯解體的劇烈混亂后,對核武器進行日常維護和升級,以及后續研發的大筆資金,并不是烏克蘭能承受得了的。
而西方輿論在烏克蘭的大肆宣傳,也使烏克蘭民眾對于核武器產生了心理上的排斥,民意上棄核的呼聲也非常之高。
時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曾經說過: 「擁有核武器的烏克蘭,就像拿著手榴彈的猴子。」意思是在承受高風險的同時,得不到任何經濟回報。
美國的想法則是 盡全力減少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以免對全世界,尤其是對美國自己產生安全威脅。
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配合程度都不錯,而勸說俄羅斯放棄核武器無異于天方夜譚。所以美國工作的方向集中在烏克蘭身上。
美、俄都堅信,只要開出一個適當的價格,烏克蘭就一定會放棄手中核武器,而事實也印證了他們的判斷。
1993年11月,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協議,宣布烏克蘭將成為一個無核化國家,并在此基礎上與美、俄繼續進行談判。
1994年1月14日,克林頓、葉利欽、克拉夫丘克三人發表聯合聲明,烏克蘭承諾將所有核武器運往俄羅斯銷毀,美、俄則承諾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與此同時,美國對烏克蘭提供1.7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同時答應將核彈頭的鈾原料抽出,由美國公司轉化為商用鈾出售后,分給烏克蘭10億美元。
俄羅斯則減免了烏克蘭債務,還以優惠價格向烏克蘭提供石油和天然氣。
此外,IMF提供15億美元貸款、世界銀行提供7億美元貸款等優惠政策。
這些款項加起來,基本滿足了烏克蘭30億美元的開價。
烏克蘭新總統再次提高要價
一波三折的是,1994年,庫奇馬當選新任烏克蘭總統。
庫奇馬是一個堅定的擁核派,上台以后,他拒絕按照協議規定的內容銷毀核武器,烏克蘭的棄核進程再次發生波折。
美國和俄羅斯搞不定庫奇馬這個刺頭,就拉來了其他三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共同向烏克蘭施壓;同時提出, 由五個常任理事國共同擔保,做出對烏克蘭的和安全承諾。
美國還牽頭成立了一個針對烏克蘭棄核的基金會,拉來了日本、德國等經濟強國,出錢補償烏克蘭。
此外,在桌面下,美國還給予庫奇馬種種私下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庫奇馬能夠得到的經濟利益。
最終, 庫奇馬改變了立場,于1994年12月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宣布棄核。
1996年6月,庫奇馬宣布,烏克蘭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核國家,并將永遠堅持無核化。
庫奇馬選擇了相信西方的承諾,但是西方的承諾向來不值得相信。
2014年,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一眾西方國家只是躲在后面打嘴炮,沒有一個敢于用實際的軍事行動支持烏克蘭。
美英反而將烏克蘭人民當成了耗材,不斷的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拱火。
自那時起七八年來,烏克蘭東部戰火不斷。一個曾經強大的地區性強國,如今變成了乞丐一樣四處乞討,還那麼的理直氣壯。
半年來,五萬烏克蘭百戰老兵困守巴赫穆特,每天踩在充滿溺水的壕溝里,承受著俄羅斯重兵集團的炮彈雨。
此時此刻,此時此景,也讓烏克蘭的幾任領導人產生了悔意。
烏克蘭的前兩位總統克拉夫丘克和庫奇馬,近年來都曾經對當初的棄核行為進行了反思,認為當初的決定使得烏克蘭失去了和平保障,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現任總統、演員澤連斯基說,烏克蘭完全有權認為《布達佩斯備忘錄》無效,當時所有的決定都令人懷疑,指責西方沒有履行保證烏克蘭安全的承諾。
美、英則反駁說,《布達佩斯備忘錄》并不是正式的條約,只是一份外交文件,不具備強制的執行力,以此對美、英不在烏克蘭進行實質軍事行動作出辯解。
澤連斯基還暗示,烏克蘭將尋求恢復核武器國家的身份。
但是,烏克蘭的技術人才和工業基礎經歷多年的荒馳和,戰亂,已經不可逆轉的萎縮了。當年威風八面的日子,徹底回不來了。
結語
所以,妳看,烏克蘭當初選擇了放棄核武器,背后的原因錯綜復雜,而最主要的因素則是來自美、俄的重重壓力。
作為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不希望世界上再出現另一個擁有這種大殺器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