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住泥土「豪宅」,每天工作6小時每月花100元,30年沒房貸

song 2023/01/29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湖北廣水市的韓家堰村,有一座由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的二層小城堡,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房屋的主人是90后小夫妻波波和小放,土城堡正是他們和眾多志愿者歷時2年的智慧結晶。

舍棄鋼筋水泥用最原始的泥巴茅草建造房屋,離開繁華的城市來到僻靜的鄉村生活,波波和小放的選擇曾經讓許多人不解。

然而,他們和志愿者不但建起了漂亮的土團之家,還在周圍植樹種菜,打造出了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態家園,從此過上詩和遠方的生活。

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費人均不到100元,一天只工作6小時,其余時間都在山林中賞花、觀鳥、采摘,盡情享受詩一般的悠閑愜意生活。

當初對他們充滿懷疑和誤解的人,如今也全都轉變了態度,曾經冷清的村莊也因波波小放和志愿者,還有土團小屋的存在而變得熱鬧起來。

波波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造一個更大的生態社區,讓更多的人在城市之外也能體驗到另一種宜居生活方式。

90后小伙波波的本名叫尚劍波,波波是圈內人對他的稱呼,當年在大學他就讀的是機械專業,畢業之后和所有在城市中飄泊的年輕人一樣,輾轉于各個不同的地方,重復著求職、工作的刻板生活節奏。

然而,一次從武漢到拉薩的騎行經歷徹底打破了波波之前的生活規律,他開始不停地問自己,是否能在城市之外找到一種更舒適的生存方式。

當他無意中接觸到樸門永續的設計理念后,心中的疑惑終于找到了答案,樸門永續倡導人們以現代科學知識為基礎,利用原始的技術和材料,創造能源節約型的居住環境,這樣一種生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正是他所向往的。

于是,波波放棄了原來的職業規劃,來到北京一家生態農場工作,并利用空余時間認真鉆研起有關生態設計的知識。

這些經歷讓波波更強烈地想要逃離城市,在青山綠水間打造一個生態宜居之地,原本這只是一個想法,但和萬婷婷相識相知后,就下定決心要去實現這個夢想了。

萬婷婷也就是網友們口中的小放,雖然是個在城市中長大的姑娘,但她卻對鄉村生態文化非常感興趣。

上大學時,她所學的專業是比較冷門的民族民間工藝,所以她也熱衷于去探索一些鄉村部落。

非洲和斯里蘭卡的鄉村部落就是小放讀大學時最想去的地方,大學畢業后她實現了這個心愿。

由于性格使然,遠離鋼筋水泥貼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成了小放無比向往的。小放和波波相識之后,驚喜地發現倆人的生活理念竟然是如此一致,于是一年后她嫁給了在城市一無所有的波波。

當時,他們在城市里只有可以暫時棲身的出租屋,小放依偎著波波的肩膀,向他描繪著自己理想中家的模樣,有大大的陽台,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樹林,房子的外型就像原始森林中的童話城堡。

看著小放眼睛里閃爍出的期待和向往,波波向她承諾,一定會在不久之后送給她一個這樣理想中的家。

為實現妻子的心愿,波波開始了建房計劃,他決定以樸門永續的生態設計理念,用土團、茅草作為材料建造房屋,同時在周圍構建出能實現自給自足的可持續[性☆生☆活]環境。

隨后,他帶著小放四處奔走為建房選址,為找到合適的地方連大興安嶺也去過了,但找來找去總覺得不太合心意。

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湖北廣水韓家堰村,那里天高水朗,自家屋后的山坡上一到春天就開滿了梨花,這正是安家的好地方啊。

2017年,波波和小放回到了韓家堰村,村里人大多跑到城市里去打工掙錢了,剩下的幾乎全是老人和孩子,當大家聽說他倆要在這里建房定居,都以為這只不過是隨口說說的玩笑話。

不僅村里人不能理解,波波的父母也無法理解他的決定,畢竟他們多年來以養殖業為生,在村子里有個養鴨場,里面有5000多只鴨子,好不容易把兒子送出去了,可不希望他回來跟他們一樣繼續搞養殖業。

波波只好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歷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設想,一五一十地和父母說了個清楚,并說服他們轉換思路從事生態農業種植,而養鴨場的位置正好可以空出來建造住房。

聽完兒子的描述和設想,父母雖然還是不理解,卻表示支持兒子。2017年8月,土團小屋的計劃正式開始動工了,啟動資金是他倆結婚時收到的3萬多元禮金。

動工前,波波還和朋友組建了一個工作室,專門招募對生態設計感興趣的志愿者一起來參與土團小屋的修建。

許多樸門永續理念的熱愛者也紛紛報名要求加入志愿者的行列,雖然波波和小放在這方面也沒有任何經驗,但他們相信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會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有了人手,也就有了力量,隨后夫妻兩和志愿者就風風火火地開始了修筑房屋。按照波波的設計,房屋的面積在30平米左右,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廚房和客廳,二樓是臥室,如果使用鋼筋水泥的常規建造方法,估計不到一個月就能完工。

而他們使用的材料是原生態的土團和茅草,這些東西在農村雖然是隨處可見的平常之物,不過要用它們堆砌成一座房子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光是制作土團就讓波波和志愿者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土團是用水把黏土、沙子和稻草混合而成的,由于沒有機器,他們只能穿著雨靴在這些材料上不停地踩,通過碾壓讓原料充分融合。

單純依靠人力踩踏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于是波波向村民借了兩頭牛來踩,土團制作的速度馬上就提升了,不過還沒來得及高興幾天,兩頭牛就撂挑子不干了。

原來牛蹄子被黏土中的沙石劃傷了,以至于把它們牽過來時,一看到土團就停在那里再也不肯邁一步了,他們只好繼續穿上雨靴靠人力踩了。

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4個月,好不容易將二層小樓搭建起來了,可在蓋屋頂時又遇到了麻煩。

鋪屋頂用的材料是蘆葦,為了保證堅固且不漏水,要將一米多高的新鮮蘆葦曬干壓實到一尺左右的厚度,這就需要大量的蘆葦才能完成整個屋頂的鋪設。

然而波波他們把整個村子的蘆葦收集起來曬干后,卻只夠鋪半個屋頂,不得已建造小屋的工程被迫停了下來,只能等待來年蘆葦長出來繼續蓋。

誰知第二年,他們還沒來得及去采集,村子里的蘆葦就被人一把火燒了當肥料,已經被耽擱了一年的工程不能再等下去了,好在此時有村里老人告訴他們,蘆葦可以用蟣子草代替,而且效果還更好。

波波和志愿者們把從30多里外山中找到的蟣子草,一車車拉回來曬干壓實,最終完成了小樓整個屋頂的鋪設。

2019年,波波送給妻子的小樓歷時兩年終于竣工了,古樸的土黃色墻體,歐式風情的英格蘭茅草屋頂,粗壯木枝搭建的陽台,還有外形呆萌的木制門窗,一切正是小放心目中童話城堡的樣子。

外形是夢想的樣子,屋內裝飾也是小放親手設計的,簡約而又不失現代感,傢俱大多采用壁龕式的,大大節約了使用的空間,客廳有土制的沙發、烘烤爐,還有一根大柱子可以當做儲存食物的土冰箱。

最特別的是,屋子地下還設計了一套通風設備,外面的空氣被過濾后輸送到房子里,在炎熱的夏天,室內外溫差可達到10度上下,即使沒有空調也很涼快。

房屋建好后,就是如何實現自給自足。為此,他們和志愿者在房屋附近一起種下了2000多棵樹,還有蔬菜水果和糧食。

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牙膏、肥皂、沐浴露等也不需要購買,都是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原料自制而成的,連印染衣物、圍巾的染料也是自己動手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平均下來一個人每月的生活開銷只要100塊就夠了。

這樣自給自足,未來30年都不用還房貸的日子,別提多快樂了。當然,這種快樂也不僅僅只有波波和小放可以享受,只要愿意加入他們的人都可以享受。

從土團屋動工開始,報名來到這里的志愿者就沒斷過,一批批來了走,走了又來,波波小放和他們的兒子「小土團」一家三口與來來往往的志愿者們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大家在一起干活,輪流做飯,每天的工作時間安排在6小時之內,剩余的時間大家都在山野間賞花觀鳥、唱歌跳舞、運動健身、朗誦閱讀,日子過得悠閑安逸。

這樣的悠閑日子,自然也成功打臉那些質疑他們的人,房屋落成后,附近的村民都跑過來看熱鬧,原先認為他們用泥巴造房子是過家家鬧著玩的人,看到房子造得如此結實又美觀時,全豎起了大拇指,稱贊這樣的房子簡直就是豪宅,住在里面又舒服又省錢,還沒有高額房貸的壓力。

不過對于波波和小放來說,土團屋的建成只是完成了計劃中的一部分,接下來還需要和志愿者們一起努力把剩余的工程全部完工。

在波波的整體規劃中,除了已建成的土團屋外,還有土團教室、土團廁所、海螺浴室和富勒穹頂,全部組建在一起就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宜居小莊園。

2021年初,所有的工程陸陸續續完工了,而此時他們的兒子小土團也已五六歲了,每天不是跟在大人后面采摘,就是和幾個孩子在山林田野間玩耍,快樂得像一只自由飛翔的鳥兒。

有位從武漢過來的志愿者,看到小土團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她不想錯過這樣難得的與大自然擁抱的親子時光,于是幾天后也把自己3歲的兒子接到了這里。

和這位志愿者媽媽有相同想法的人還有很多,隨著土團屋周圍環境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人也來到這里參觀打卡,其中有不少都是帶著孩子過來體驗自然生態親子生活的。

小放和志愿者帶領著前來體驗生活的人們,在田野里采摘、野餐,在土窯里烤披薩,用天然材料親手扎染圍巾,全新的生活方式讓大家樂不思返。

此時,那個因為村民們流入城市打工而冷清的韓家堰村也重新變得熱鬧起來,這樣的景象讓村支書特別欣慰,他感慨地說,沒想到這些年輕人的回歸讓村子又有了活力,而且還拉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于是,為了支持波波小放的生態莊園發展,村里把一條簡易公路直接修到了他們家門口,這樣大家進進出出就更方便了。

村里還有幾個和波波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由于早已定居別的城市平時很少聯系,此時也紛紛給他打來電話,向他請教如果回到家鄉能做點什麼事?

大家的支持和關注讓波波有了更大膽的新思維,從土團屋到土團莊園,從亳無經驗到樸門永續生活理念的試驗成功,他實現了給妻子一個理想之家的承諾,如今他想讓更多的人體驗到這樣的生活方式。

所以,波波計劃未來在家鄉打造一個占地500畝的山林生態宜居社區,里面不但有住房,還有學校、醫院,讓居住在里面的人可以實現真正的安居樂業。

波波和小放相信,他們的這個愿望在不久后一定能實現,因為一直有那麼多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始終和他們在一起,這份力量會支撐著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